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妇产科医护人员盆底康复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增强医护人员对盆底康复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先进的评估与治疗技术,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盆底康复治疗服务。9月19日,妇产科开展盆底康复知识学习分享会,活动特邀孙养玲主任医师、冯慧慧医师参加,盆底康复治疗老师授课,活动由东院区妇产科护士长章静主持。
盆底康复治疗老师以《盆底疾病及盆底康复》为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盆底康复的基础知识。盆底,作为支撑盆腔内器官的重要结构,其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女性的生活质量。盆底肌肉的强度和弹性对于维持膀胱、尿道、肠道及子宫等器官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分娩、年龄、慢性疾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女性面临盆底肌肉松弛和功能受损的问题,进而引发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健康问题。因此,盆底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活动详细介绍了盆底功能评估的技术与工具。包括POP-Q评分系统,用于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的程度;盆底三维超声技术,通过影像学手段直观展示盆底结构的变化;尿动力检测,用于评估膀胱及尿道的功能状态。这些先进的评估技术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临床实际,活动详细阐述了盆底康复的多种治疗方案。首先,自我康复训练是基础,包括提肛运动(Kegel运动)等,通过自主、反复的盆底肌肉收缩和舒张,增强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其次,对于自我康复训练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盆底治疗仪、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外部刺激促进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恢复。此外,对于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重度子宫脱垂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盆底康复的实际操作技能,活动特别设置实操技能工作坊。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分组进行了盆底功能评估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等技能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临床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活动期间,医护积极参与讨论,纷纷就自己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通过此次交流,学员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强了学术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本次妇产科盆底康复学习分享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大家不仅掌握了盆底康复的基础知识和先进技术,还提升了临床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未来,东院区妇产科将继续秉承“热心、周到”的服务理念,“精典、卓越”的服务目标,为更多女性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盆底康复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