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医护人员在极端繁忙环境下对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无主患者”(即无家属、无身份、无经费的患者)的应急处置与协同救治能力,9月29日上午,东院区急诊中心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本次演练旨在检验并优化应急预案,筑牢人民生命健康防线。

上午10时,演练总指挥一声令下,关于“无主患者心跳骤停”的演练正式开始。护士发现一名“无主患者”,该患者意识不清,病情危重,评估后即可启动胸外按压,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呼叫医生及护士,嘱携带急救包、除颤仪及推急救床位,保证循环、气道、除颤三点立即建立。随即转入复苏床位进入高效、持续的抢救,同时保证行政后勤保障组同步介入,按规定履行无主患者上报审批手续。

演练过程紧张有序,环环相扣,充分展现了东院区急诊中心团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精湛的急救技能和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随后,为检验与优化科室在极端繁忙状态下的应急响应、资源调配和协同作战能力,还同步开展了关于“急诊超负荷运转”的演练,急诊中心抢救室短时间内同时接诊多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室值班医师迅速通过将病情分级对病区进行划分,联合值班护士主导A区(复苏区)1名心跳骤停及1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B区(重症区)由急诊中心住院总医师及值班一线医师联合备班护士对1名胸痛待查、1名急性脑卒中、1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救治,同时紧急联系护士长启动护理部上报程序及上报医务科开展学科会诊。经过一系列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置,所有模拟患者均得到妥善安置与分流,急诊候诊秩序恢复平稳,拥堵指数显著下降。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演练过程中,指令传达顺畅,部门衔接紧密,全体参演人员的沉着冷静,展现了科室在面对系统性压力时出色的组织管理和协同配合能力。

演练结束后,苗常青主任立即召开总结评估会。对演练中各环节的衔接、决策效率和团队配合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也针对信息沟通、设备调配等细节提出了优化建议。苗常青主任指出,急诊中心是医院的“前沿阵地”,其承载能力和应急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此次演练不仅是对应急预案科学性的一次“压力测试”,更是对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的一次深刻洗礼。面对“超负荷”和“无主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必须做到“忙而不乱、急而有序、救而无畏”,通过持续演练,不断打磨流程,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高效、最温情的医疗救治服务。此次实战化演练,显著提升了科室应对复杂急诊情况的综合能力,为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