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东院区急诊中心联合肿瘤内科护理组,为重度消瘦、衰竭的患者成功留置了一条中等长度静脉导管,为患者的治疗成功建立了静脉通路。

韦大爷,今年80岁,脓毒血症、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双肾造瘘术后,全身多处压疮于是来到东院区就诊。因双下肢及右上肢功能障碍,屈曲状态,留置针穿刺困难重重,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进行营养支持迫在眉睫。急症中心静疗联络员张艳为解决韦大爷输液困难问题,在院级静疗群里发会诊单,肿瘤内科韩琳琳主管护师(2016年取得血管通路专科护士后开始参与院级静疗专业组护理会诊工作,包括PICC置管、中线置管以及并发症的处理)请示张红娣护士长后赶赴病区。与主管医生、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韩琳琳主管护师先床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韦大爷神志清,不能言语,双下肢及右上肢功能障碍一直处于屈曲状态,置管部位只能选择被动经按摩后拉直的左上肢,置管体位不配合;B超查看血管弯曲分叉多,管壁薄、弹性差,脆性增加;查看化验指标,多项异常,凝血酶原时间长达152秒,这又给置管再次增加了些许困难,经与家属再次充分沟通后,告知存在风险,家属表示理解,最终决定在B超引导下为患者左上肢置入中等长度静脉导管。

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穿刺技术,韩琳琳主管护师在患者左上肢贵要静脉成功留置中等长度静脉导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顺利无误,置管后B超显示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患者无不适。置管后反复交代延迟按压时间以防穿刺点出血及规范使用、维护等注意事项,次日随访查看了患者,确保导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保证患者安全,同时也是专业价值的体现。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又叫中线导管,导管长度20-30厘米,从上臂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穿刺。适用于预计治疗时间1-4周的患者,持续输注等渗或接近等渗药物的患者,与PICC、CVC、输液港相比,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较高,避免拍片定位、维护成本低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的静脉通道。中等长度静脉导管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更满足了治疗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